你的位置:雨宫琴音贴吧 > 加勒比女海盗百度影音 > 调教 小说 三国 两晋 南北朝统计史
加勒比女海盗百度影音
调教 小说 三国 两晋 南北朝统计史
发布日期:2024-10-20 21:23    点击次数:114

调教 小说 三国 两晋 南北朝统计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自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隋调和中国,资历了362年。这一时期的历史,波及到几十个割据政权和朝代的政事、经济、文化,以及复杂的民族关联,出现了南边经济的发展和朔方各族东说念主民的大和会。由于比年走动,这一时期的统计处于发展迟缓的阶段。

  三国的统计调教 小说

  三国鼎峙,自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始到公元280年吴一火止,共六十一年。如以魏的实力运行变成算起,则可上推到公元196年,共八十四年。

   一、魏国的统计

  (一)魏国的社会经济

  曹操为了建树他的总揽集团,采纳了“举贤任能”的用东说念主策略。其子曹丕称帝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四肢选拔仕宦的轨制。曹操为了处罚军粮问题,曾在各郡国屯田,分民屯与军屯两种。曹魏为了军事与经济的需要,先后开凿和整修了许多沟渠,所修陂塘也许多,这些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和交易的发展。由于华夏地区农业分娩的复原和发展,使恒久遭遇走动淘气的农村范例有所复原,文化比较发扬,在形而上学领域里,草创了清谈形而上学之风。

  (二)魏国的统计

  1.统计组织。魏国相沿秦汉官制,基本上保留了秦汉中央政府的机构和官职;魏国的统计组织,即附庸于其官僚机构。惟虽设有太尉、司空和司徒三公,但均无实权,仅备天子盘问。着实掌大权的是尚书省和中书省。魏时称尚书省为尚书台,兼管宇宙轮廓统计。尚书台主座仍称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为其副手。又设吏部曾掌管仕宦选任;左民曹掌管城池殿宇修缮;客曹掌管礼节;五兵曹掌管兵事;度支曹掌管财政。各曹差异兼管说合的业务统计。中书省主座为中书监与中书令,职掌阴事,兼管阴事统计。其属官有中书侍郎、通事郎、中书通事舍东说念主等,兼管说合的阴事统计。

  2.统计职责。

  (1)东说念主口统计。魏国政府收入,始以户调为主,是以户数的打听成为政府最关注的事,口数反居于次要的地位。魏国为了保持一部分固定的兵源以备走动的需要,建树了士家轨制。士家有终点的户籍,宇宙士家的数量相配大,魏文帝时,仅翼州就有士家十万户。士门第代参军,或服挽船、养马、饱读励等多样特定的劳役。士家中的妇孺与尚未轮代的男丁,也要为政府耕田或入伍。士家身份低于子民,为了不使他们与子民搀和,法律章程士家的寡妇再醮或儿子许配,都只可嫁给士家。士隐迹,他的内助要被没为官家奴隶或正法。此外,魏国政府还采纳强抢降民或招徕流民的主见来补充民籍。举例,“王基随征南王昶击吴。……纳降数千口,于是移其降民,置夷陵县。”①又如,建安初年,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卫凯给荀或写信说:“关中富饶之地,顷遭荒乱,东说念主民流入荆州者一万余家。闻原土安闲,皆企望念念归。”②并提议招徕流民的建议,或转告太祖,魏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从而加多了东说念主口数字。

  (2)制定租调定额。魏国在钱粮方面实行租调制。租是田租,调即户调。因此制定租调定额最为政府关注。曹操为了处罚财政贫穷,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运行在许昌隔邻招募农民实行屯田,以后在国内闲居推论。但因比年战乱,东说念主口流离,算赋、口赋无法征收,簿籍隐藏,又失去了征收的证据,是以拔除了秦汉以来征收的算赋、口赋,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注重颁布租调制。证据统计核算制定租调定额,田租每亩每年征纳粟四升,平均每东说念主每年缴纳绢二匹、绵二斤。租调除外不得以其他花样私行征发。③实行租调定额以后,在一定进度上抑止了豪强贵族转嫁钱粮的行径,农民包袱较前有所消弱,国度财政也有了收入的起首。

  二、蜀国的统计

  (一)蜀国的社会经济

  蜀国地区受走动的淘气较轻。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田主阶级的策略,发回田主的意境和房屋,饱读励发展农业分娩。这时的手工业和交易也由复原而发展,最盛名的手工业有织锦业。蜀国与吴国的交易往复相配密切,蜀锦和漆器等多远销吴国。

  (二)蜀国的东说念主口统计

  1.吏籍、兵籍和民籍区别登记。蜀后主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降于魏将邓艾。《三国志·蜀书》卷三注: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东说念主。”可见那时蜀国的吏籍、兵籍是和一般民籍区别登记的。

  2.令游民与漏户者自报户籍。诸葛亮为了加多荆州著籍东说念主口,曾奏请刘备令游民自报户籍。他说:“今荆州非少东说念主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东说念主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④蜀郡太守吕义鉴于诸葛亮卒后,士伍一火命,更相重冒,泼辣非一,他到任后,采纳了开导的法子,使漏报户口的自行陈说:“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报自出者万余口。”⑤

  3.复原举义农民户籍。《三国志·蜀书·李严传》:“盗匪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军队数万东说念主”,蜀将李严率将士五千东说念主赶赴征讨,斩了马秦、高胜的首级,“余党星散,悉复民籍”。

  三、吴国的统计

  (一)吴国的社会经济

  吴国开国以后,黄河流域的农民多数南迁,带来了那时先进的农业分娩时候。吴国在许多郡县组织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促进了农业分娩的发展。吴国的手工业有青铜镜和青瓷器等。养蚕业也很发扬。吴邦交易愈加发展,内河、海上都有船只往复。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憨直一万东说念主的大船队到达台湾。

  (二)吴国的东说念主口统计

  1.吏籍、兵籍和民籍差异登记。吴国天纪二年(公元279年),西晋龙骧将军王濬直取吴都建康,吴主孙皓被动笃信。《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注:《晋阳秋》说:“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后宫五千余东说念主。”可见那时吴国的吏籍、兵籍亦然和一般民籍差异登记的,何况均不包括后宫的东说念主数。

  2.整理户籍。吴国大都督陆逊,曾挑选精兵,整理户籍。《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遂军队东三郡,硬汉为兵,赢者补户,收精兵数万东说念主。”又如,《三国志·吴书·贺皆传》: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余东说念主。皆(偏将军贺皆)讨平之,诛其罪魁,余皆笃信。掠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

  晋代的统计

  一、晋代的社会经济

  (一)西晋的社会经济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强为帝(晋武帝),史称西晋。西晋政权为司马氏贵族和世家富家所主持。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颁布户调式,为西晋的基本财经轨制。户调式包括三部分: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颁行的盘算,主淌若为了均分地盘,限制地盘归并,以保证封开国度的钱粮收入和徭役征发。晋武帝为了松驰总揽阶级里面矛盾,曾分封同姓诸王和大姓。跟着割据势力的扩张,争名夺利的斗争日益加重。公元290年晋武帝身后,便上演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严重地淘气了社会分娩,并从根底上动摇了西晋总揽的基础。西晋以来,西、北边域各族赓续内迁,主要的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即所谓“五朝”,朔方的民族关联日益复杂。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入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陶醉。

  (二)东晋的社会经济

  西晋陶醉后,公元317年西晋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称晋王,次年称帝,史称东晋。这时士族逐渐没落,庶族田主的政事、经济地位逐渐高涨。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东晋获得了到手,于是南北宝石的形态恒久地延续了下来。东晋总揽者为了限度由华夏地区南来的侨东说念主,并爱戴侨姓士族的利益,曾诞生侨置郡县,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1)河山芜乱,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2)影响国度财政收入,对侨置郡县或侨东说念主不征租税徭役,巨额减少了国度税收。终于拔除侨置郡县,实行土断。东晋东说念主民在官府和士族的双重压迫下,痛苦日益艰苦,暴发了孙恩、卢循不异的农民举义,基本上残害了东晋王朝的封建总揽,千里重打击了士族阶级,并为社会经济的复原与发展创造了要求。

  二、晋代的统计组织

  晋代的统计组织,基本上相沿曹魏,仍附庸于各级政府机构。在中央政府机构,仅仅将曹魏的三公——太尉、司空、司徒扩大为八公——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均由皇戚或世家富家充当,但仅仅“特假以名号,无谓尽知国政”的虚职。天子为掌制尚书、中书,驻防大权旁落,又诞生了门下省,以侍中为其主座,为天子出谋献计。三省中,尚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兼管宇宙的轮廓统计,其他两省则兼管说合的业务统计。两晋处所政府,基本上相沿东汉末年的州、郡、县三级,逐级汇总上报处所的轮廓统计。

  三、晋代的统计职责

  (一)东说念主口统计

  晋代东说念主口统计职责有二:其一,由于实行土断,把侨置士族编入所在郡县的户籍;其二,采纳黄籍和白籍两种户口登记轨制。

  1.实行土断,把侨置士族编入当地户籍。土断是东晋拔除侨置郡县、使侨管土著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的主见。东晋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朔方地名开导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朔术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那时侨置郡县无一定的界限,不征租税徭役。这些士族广造原野,归并强烈,影响朝廷财政收入。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晋成帝司马衍为了整理户籍,加多财政收入,命侨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为断,把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户籍。东晋大司马桓温(312—373)在朝时,又于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日(月吉)行土断法,史称“庚戌土断”。此次严厉清查户口,对遁藏户口的贵族田主也赐与惩处。土断之后,国度限度的户口巨额加多,钱粮收入也增多了。康宁元年(公元373年),桓温身后,此法不行。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再行土断,诸侨置郡县多被裁并。

  2.黄籍、白籍登记轨制。那时户籍有黄籍和白籍两种户口登记轨制。黄籍是正规的土著户籍,凡土著实户都登记在黄簿,它是用黄纸书写的户籍总册,是朝廷征租派役的证据。《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引《晋令》说:“郡国诸户口黄册,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白籍是北来侨户的户籍,即把北来的侨户士断者登记于白籍。晋武帝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夏九月,“实编户,王公以下皆正土断白籍。”⑥即把王公以下侨户都包括在土断范围之内,列入白籍。晋代实行黄籍和白籍登记轨制,对驻防东说念主户流失、保证税收和派役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占田、课田和户调定额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调和宇宙后,颁布了占田、课田和户调的法则,章程占田、课田和户调的基本定额。其盘算在于均分地盘、限制地盘归并,以保证封开国度的钱粮收入和徭役征发。

  1.占田定额。指西晋政权把屯意境盘(或无主瘠土)分给农民耕作时、所允许每东说念主能占有地盘亩数的章程。《晋书·食货志》:“男人一东说念主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占田数仅仅一个定额,每东说念主是否不错达到这一章程,官府并不外问。

  2.课田定额。指官府按东说念主征收固定的田租。《晋书·食货志》:“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课田的田租五十亩收租四斛,大抵合每亩八升。迢遥民族住户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叫作念“义米”;极远的每东说念主交钱二十八文,叫作念“算钱”。由于农民占田常不及定额,却还要按章程的定额交租,致使许多农民被动参预世族、官僚、田主门下为荫户,以逃匿交租,严重影响了政府收入。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为处罚财政贫穷,转业度田收租制,即巨额地盘,按实占田亩收租,每亩征米三升。但世家富家拒交租米,积欠五十余万斛。隆和元年(公元376年)被动拔除此制;改为王公以下每口税米三斛,后又激增至每口税米五石。农民极苦,纷繁逃户,国度户籍上的户口减少了十分之三。

  3.户调定额。户调是征收户税。《晋书·食货志》:“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迢遥郡县只交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住户每户交賨布(即麻布)一匹,远地可减至一丈。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征收单元,对重大劳动东说念主民极为不利。

年轻的母亲在线

  晋代的课田与户调定额,同曹魏的租调定额比较,包袱较魏为重。一般田租高出一倍,户调约加多三分之一。同期还制定了“品官占田荫客制”,这个轨制章程:第一品占田五十顷以下,每低一品,递减五顷;第九品可占十顷;一品二品占佃客十五户,三品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品、九品一户。他们还不错庇荫衣门客,六品以下三东说念主,七品、八品二东说念主,九品一东说念主。西晋政权之是以这么章程,原想在承认官僚们的经济特权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得当限制,但并未起到限制作用。突出章程的官僚贵族对此置之不睬,而占田不及、佃客穷乏的官僚贵族却反而补足了地盘和佃客。

  四、晋代的统计法子

  (一)刘超的被打听者自填法。这是被打听者我方填报打听项目谜底的一种打听法子。始于秦始皇“使黔黎自实田”。东晋元帝时(公元320年驾驭),句容县令刘超对此作念了要紧发展。辞世界统计打听史上应该说是最早的。

  在《晋书·刘超传》中,对此有比较具体的评释:“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东说念主……超少有志向,为县小吏,稍迁琅邪国记事椽。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匹夫所怀。长年钱粮,主者常四出诘评匹夫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迄,清偿县。匹夫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长年。”范文澜曾在《中国通史简编》纠正本第二编中补充说:“收赀税(财产税)不扰民的官独一刘超一东说念主,可见其余都是扰民的官。”

  (二)东说念主口年事分组。西晋为实行占田、课田和户调制,章程了东说念主口的年事分组。晋武帝平定吴国后,有司上奏说:“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⑦“不事”即不征发赋役。现按其年事大小成列其各组组距,并注明其东说念主口类别如下:

年事组

东说念主口类别

12岁以下

13—15岁

16—60岁

61—65岁

66岁以上

 

小(不受课调)

次  丁

正  丁

次  丁

老(不受课调)

 

  上述年事分组,合适由量变到质变的客不雅规定,反馈了我国劳动东说念主口的年事组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下”、“××以上”的组距写法,是一种证据式写法,这种两头启齿组,辞世界统计分组史上尚属独创。⑧

  五、傅玄的统计念念想

  傅玄(公元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东说念主,西晋形而上学家兼文体家。曾任散骑常侍、司隶校尉等职。他的统计念念想在晋代比较杰出。

  其一,他摄取并发展了管仲的四民分业假寓论,不仅倡导将东说念主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类型组,“各业其业而殊其务”;而且还倡导证据社会经济的需要而章程四民的从业东说念主数。他说:“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业其业而殊其务。自士以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东说念主游手。分数之法,周备如斯。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往复,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利而离其事。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制。而通计天下:若干东说念主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东说念主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东说念主为工,足其器用;若干东说念主为商贾,足以通货辛劳。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功绩之要务也。”⑨

  其二,他对屯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议了珍视的论断。举例,他对屯田的缺欠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启程展农业分娩应按魏初主见,不要只谨防扩大耕大地积,而应在一定单元面积上深耕易耨,加多分娩。他说:“近魏初课田,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余斛,水田收数十斛。自顷以来,日增田顷亩之课,而田兵益甚,功不成修理。至亩数斛已还,或不及以偿种。非与曩时异天下,横遇灾害也。其病正在于务多顷亩而功不修耳。”⑩又如,他对晋初军屯士兵所遭遇的千里重克扣进行了前后对比分析,提议:军屯缴租的克扣过高,将打击士兵的分娩积极性。他说:“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土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均分。执行来久,众快慰之。今一旦减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东说念主失其所,必不欢娱。臣愚以为宜佃兵持官牛者与四分,持私牛与官均分,则天下兵作怡然悦乐,恻隐成谷,无有损弃之忧。”11

  傅玄的统计念念想,在那时比较假想,但不本质,未能得到总揽者的采纳。

  南北朝统计

  一、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南北朝是东晋陶醉后,我国历史上的南北宝石时期。公元480年,东晋大将刘裕灭东晋建树宋朝,为南朝运行。而后到公元589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里,南边资历了宋、皆、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公元386年,拓拔部魁首拓跋珪在朔方建树了北魏;公元439年,北魏调和黄河流域。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后东魏和西魏又差异为北皆、北周所代替。以后北周灭了北皆,公元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夺取政权,建树隋朝。公元589年灭掉了南边的陈朝,调和了中国。历史上把朔方资历的北魏、东魏、西魏、北皆、北周这五个朝代称北朝。北朝与南朝同期并存,合称南北朝。

  (一)南朝的社会经济

  南朝时期,政事很不踏实,士族陈腐不胜,已丧失总揽能力。庶族降生的东说念主因立了战功,进而掌合手了政权,出现“庶东说念主掌阴事”的形态。由于朔方农民不休渡江而来,补充了南边不及的劳能源,也带来了比较高出的分娩器用和分娩时候。田主庄园经济相配发展,农民的家庭纺织业也有了发展,冶铸业、造纸业、造船业、制瓷业等,也有很大的发展。跟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交易和交通输送业也相应发展。南朝主要劳动者是田主庄园的依附农民。大田主在农业分娩中役使的对象是佃客和部曲。佃客按一定比例向田主缴纳什物地租,而不包袱国度课役,不自强户籍。部曲是大处所的私家武装。战时为田主干戈,平时为田主种田,与佃客并无严格区别。

  (二)北朝的社会经济

  北魏孝文帝吸取汉族田主阶级的总揽陶冶,进行改造:(1)整顿吏治。制定俸禄轨制,重办食子徇君仕宦。(2)建树三长制。按邻、里、党征收租调,分配徭役、兵役,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3)颁行均田制。把无主瘠土分配给农民,农民必须向国度缴纳租调。这一改造促进了朔方社会的踏实和经济的复原与发展;进一步激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制,促进了朔方各族同汉族的和会。北魏末年分为东、西两魏。东魏的阶级关联和民族关联都很垂死。西魏拉拢世家富家,适当其总揽;以鲜卑族的部落兵为基础建树了府兵制。北皆两次实行均田,但意境不仅未得平均,反而当先要昂扬贵族、官僚、田主阶级的需要,出现了“富余连畛百陌,贫无一隅之地”的形态。北周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许多改造,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分娩,重办瞒哄意境等。到北皆、北周后期鲜卑族偏激他各族东说念主民,在经济生活和话语、习惯等方面,照旧和汉族相互渗入,莫得多大远隔了。

  二、南北朝的统计组织

  南北朝的统计组织与晋代基本不异。仍附庸于各级政府机构。中央政府设尚书省、门下省与中书省三省。唯两晋时门下省以侍中为其主座,为天子出谋献计;南北朝时门下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侍中与尚书令、中书令并称宰相。尚书之职,稍以忽视。至梁、陈朝,举国阴事,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辛劳。天然如斯,但宇宙的轮廓统计则仍由尚书省兼管。西魏字文泰掌权时,曾仿造周官轨制,用六官代替南北朝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比肩的中央政权组织,从边幅上复原了周代的统计组织。

  处所政府机构,基本上与魏晋不异,设州、郡、县三级,说合业务统计逐级汇总上报。北魏县以下下层组织实行“三长制”。

  在统计律例方面,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67 7年)曾颁布法则,严禁乡官遁藏户口、地盘:“正户遁藏五户及十丁以下、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12

  三、南北朝的统计职责

  (一)链接土断,整顿户籍

  继晋代土断之后,南朝又曾屡次土断,整理户籍。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元年(公元45 7年),对雍州侨郡进行土断;后废帝刘昱元微元年(公元473年)进行土断;皆高帝肖说念成建元元年(公元481年)对江北侨郡县进行土断;梁武帝肖衍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夏四月,对南徐州诸郡县进行土断;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进行了南朝临了一次土断。

  南朝自实行土断后,对户籍作了较大调整,搜出巨额士族挟藏的户口,加多了南朝列国的财政收入。侨置郡县数量日益减少,隋调和后,即齐备拔除。

  (二)南皆链接推论黄籍、白籍登记轨制

  南皆相沿晋代的黄籍、白籍登记轨制,土著实户仍用黄籍登记,侨户则用白籍登记。《南皆书·虞玩之传》:“建无二年(公元478年)诏郡臣曰:“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氓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户存而晓示已绝,或东说念主在而反死版,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编户皆家,少不如斯。”于是南皆实行“检定黄籍”,搜括不应列入黄籍的东说念主口,甚至“民多隐迹避罪”,引起阶级斗争的激化。那时侨户用白籍登记,多为劳动东说念主民,包袱千里重的钱粮和兵役,许多农民为了逃匿租役,闲居隐冒户籍。为此,皆武帝专设检籍官,猖狂整顿户籍,以图加多财政收入。但检籍职责缺欠百出,“应却(退)而不却,不须却而却。”13引起许多东说念主不悦。武帝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富阳东说念主唐寓之反对检籍,率众举义,被朝廷诬之为“白贼”。

  (三)北魏执行三长户籍制

  三长制(三长户籍制)是北魏执行的一种户籍轨制。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东说念主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即三长只衔命征戍,其他包袱跟农民一样。高祖听从了这一奏议,乃诏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乌有,乏遁藏漏,废公罔私。富硬汉并兼多余,贫弱者生计不及。……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14

  三长户籍制执行后,即运行校比户口,臆造户籍。遂使“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荣幸之东说念主可止。”15因此,庇荫户口逐渐减少,编户皆民数字逐渐加多。到魏孝文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前,政府编户皆民达五百余万户。16对复原农业分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西魏兵、民异籍

  北朝西魏对军士另立户籍,与民户异籍。西魏文帝舒畅统元年(公元535)开国后,宇文泰执掌大权,都督宇宙军事、录尚书事。他仿周官六军之制,把十二军鲜卑禁旅五万东说念主改为六军,分由六柱国教唆。每军督两大将军,每大将军督两开府,共为二十四部。由宇文泰统领,变成府兵系统。宇文泰和无实权的西魏宗室元欣都是柱国,合六军的六柱国共为八柱国,这又合适了早期鲜卑的八部大东说念主的部落兵制。军士与民户有制,不列于户籍。《北史》卷六十论西魏府兵制说:诸军“分团统领,……自相统辖,不编户籍。”可见兵籍由各团掌合手,与料理民主的郡守无关。由于兵、民异籍,各有统管,道不同,致使西魏户籍轨制无从杀青调和狡计,并淘气了户籍的完满性。

  四、南北朝的统计法子

  (一)北魏高宗运用派员打听法

  北魏高宗(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公元452—465年在位)时,处所仕宦多贪财纳贿。太安(公元455-459年)初,高宗运用派员打听法,打法使臣二十余批循行天下,不雅察民风,探视民间繁重。诏令使臣不雅察诸州县垦殖田亩、饮食一稔、梓乡虚实、监贼劫掠、贫富强下第情况,并证据打听后果,笃定治绩,进行处罚。从此以后,处所仕宦颇改前弊,匹夫得以清平世界。17

  (二)北周苏绰创清算、户籍法子

  苏绰(公元498—546年),西魏京兆武功东说念主,字令绰,为大丞相宇文泰(其子宇文觉于公元557年代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尊宇文泰为周太祖)所信任。官至太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匡助宇文泰改造轨制,创清算、户籍之法。《周书·苏绰传》:周太祖时,“绰始制决议程式、朱出墨入,及清算、户籍之法。”清算即秦汉时的计簿或计籍,户籍即登记取户户口的册簿。苏绰所创清算、户籍之法今已失传,但其法子是与其创始的“决议程式、朱出墨入”有密切说合的:一是“决议程式”的制定,调和了清算与户籍的内容与规格;二是“朱出墨入”的独创,用红色与墨色区别进出的记条法子。由于这种记帐户籍之法,关于作念好国计、资助战功阐扬了要紧作用,是以周太祖十分爱重,并把这一记帐法与苏绰所拟的六条诏令(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仕宦、恤狱讼、均赋役)四肢座右铭,章程为居官的要求;周太祖“常置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清算法,不得居官。”18

  苏绰所创的清算、户籍法子,为隋代所摄取,并为唐代清算、户籍法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北皆的东说念主口年事分组

  北皆武成帝为实行授田课税,征兵入伍,于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章程东说念主口的年事分组:“男人十八以上、六十五以下为丁;十六以上、十七以下为中;六十六以上为老,十五以下为小。”东说念主口年事与授田课税、征兵入伍的关联是:“率以十八授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19与晋朝的东说念主口年事分组比拟,北皆证据授田、退田的年事,把“丁”由晋朝的“16—60岁”改为“18—65岁”;取消了晋朝的“次丁”,加多了“中”,定为16—1 7岁;并把晋朝的“小”由“12岁以下”改为“15岁以下”。

  (四)南皆萧子良驳收塘役钱的统计分析

  南皆所收塘役,亦称塘丁,为冗赋之一。正本章程缴纳绢布,但当绢布价低的时间,官府却让匹夫折钱缴纳,加重了对匹夫的克扣。竟陵王萧子良对此写了《驳收塘役钱启》,进行了具体的统计分析,现摘录其原文如下:“顷钱贵物贱,殆欲兼倍,凡在触类,莫不如兹。稼稿难劬,斛直数倍,今心裁勉力,匹裁三百。……愚谓塘丁一条,宜还搭救,在所逋卹,优量原除。凡应受钱,不限大小,仍令在所折市布帛。若民有杂物,是军国所须者,听随价准直,无谓一应送钱,于公不亏其用,在私实荷其渥。昔晋民初迁,江左草创,绢布所直十倍至今,赋调些许,因时增减。永初中(公元420—422年)官布一匹,直钱一千;而民间所输,听为九百。渐及元嘉(公元424—453年),物价转贱,黑货则束直六千(十匹为一束),官受则匹准五百,是以每欲优民,必为降落。今入官好布,匹堪百余,其四民所送,犹依旧制。昔为损上,今为现时,氓庶空俭,岂不由之。”20证据他的统计分析,南宋节略跟南皆相似,南宋永初年间为了消弱匹夫包袱,也曾低估布价,即市价一千,公价九百;市价六百,公价五百;匹夫将布折钱缴纳,不错比布价少一些。但事实上那时钱不易得,而且官府所收的钱又要圆大无翦凿,而这种钱在市上约需两文换一文,即使每匹减了一百文,也照旧加重而不是消弱。其后在南皆,布价在市上业已跌落到每匹百余文,但公价照旧按照元嘉年间“匹准五百”估价。如果户纳四匹的话,照市价只可值四、五百文,但向政府缴纳折钱却须二千文,可见克扣的严重性!

  五、南北朝的统计念念想

  (一)李冲的三长户籍制统计念念想

  李冲(公元450—498年),字念念顺,陕西狄说念东说念主,为北魏孝文帝时的要紧东说念主物,曾任中书令、尚书仆射。他曾建议实行三长(户籍)制,于太和十年(公元480年)实行。《魏书·李冲传》:“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是以民多荫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实行三长户籍制后,以往在宗主督护下的苞荫户得以摆脱,成为封开国度所奏凯掌合手的“编户”。《魏书·食货志》:“魏初不立之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李冲为了促使苞荫户脱离宗主的限度,提议按个体家庭及按丁纳税的主见,章程的税率为“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21其他依此递减。从而裁汰了苞荫户的内容包袱。为了让农民得到“均钱粮”的内容利益,使三长制的推论更为到手,李冲说:“若不因调时,匹夫徒知立户校户之勤,未见均役省赋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课调之月,令知钱粮之均,既识其事,又得其利,因民之欲,为之易行。”22

  总而言之,李冲为了实行三长户籍制,使在宗主督护下的苞荫户成为封开国度的“编户”,他不仅提议了建树三长制的具体建议,而且还为到手推论三长制,提议了得当的税率,并倡导让农民预知到“均钱粮”的内容利益,从而为三长户籍制的推论创造了有益的要求。

  (二)周朗的东说念主口统计念念想

  周朗(生卒年概略),南北朝时期宋东说念主,生活在五世纪。他生活的年代刚巧政事和走动动乱频繁、东说念主口巨额减少的时期,是以他积极倡导加多东说念主口。他以为那时东说念主口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华夷争杀”、“急政酷刑,天灾岁疫”等,使“杀东说念主之日荒芜途,生东说念主之岁无一理。”故积极倡导加多东说念主口。他说:“凡为国,不患威之不立,患恩之不下;不患士气不广,患民之不育。”并提议加多东说念主口的建议:“家宽其役,户减其税”;“女子十五不嫁,家东说念主坐之”;消弱聘金嫁妆;家庭奴隶也要使各有所配;总之,须使“天下不得有终独之生,无子之老。”他展望:这么实行二十年,“则长户胜兵,必数倍矣。”23

  轻佻的论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比年走动,影响列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也受其影响,发展较为迟缓;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高出。

  就统计组织看,列国统计组织一般从属于三省制的官僚机构。这时三省制兼管的统计职责已代替了秦汉三公九卿兼管的统计职责;独一西魏曾仿造周官轨制,从边幅上复原了周代六官的统计组织。但应指出,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只具雏型或粗具领域,着实得以建树与发展,并使其兼管的统计职责逐渐完善,则是在隋唐时期。

  就统计职责看,这一时期主淌若东说念主口统计,因那时的政府收入以户调为主,故镇静编制户籍。至于地盘统计,则只四肢附带项目,登记于户籍之中。东晋与南朝实行土断与黄籍、白籍登记轨制,北魏实行三长户籍制,均对驻防东说念主口流失或自若苞荫户、保证钱粮收入,有一定的收效。

  就统计法子看,北魏高宗运用派员打听法,北周苏绰创清算、户籍之法,东晋刘超的被打听者自填法,西晋和北皆的东说念主口年事分组,南皆萧子良驳塘役钱的统计分析等,均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科学性。

  就统计念念想看,有傅玄的统计念念想,李冲的三长制统计念念想和周朗的东说念主口统计念念想,都针对那时的政事经济形态而有所阐扬。

  应该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资历了三国、两晋、朔方北魏、东魏、西魏、北皆、北周、五朝和南边宋、皆、梁、陈四朝,上述统计史实系这些国度统计的轮廓反馈,就其中一个国度的统计来讲,则是相配繁重的。是以,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统计的发展是比较迟缓的。

  扫视

  ①《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②《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③《晋书·食货志》。

  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⑤《三国志·蜀书·吕乂传》。

  ⑥《晋书·武帝纪》。

  ⑦《晋书·食货志》。

  ⑧这种写法,在泰西最早见于英国统计学者琼斯(G,C Jones)的A FirstCourse in Statistics,1921。

  ⑨、⑩、11《晋书·傅玄传》。

  12《北周书·武帝纪》。

  13翦伯赞主编:《中国通史节录》上册,东说念主民出书社1983年第1版,第325页。

  14、17《魏书·食货志》。

  15《魏书·李冲传》。

  16《通典·食货·历代隆替户口》。

  18《周书·苏绰传》。

  19《隋书·食货志》。

  20《隋书·食货志》。

  21《魏书·食货志》。

  22《魏书李冲传》。

  23《宋书·周朗传》调教 小说。



Powered by 雨宫琴音贴吧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