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 视频
1月5日晚,第二届集好意思学村文化艺术节结果式暨2018“听见集好意思”厦门集好意思学村周末音乐会年终盛典在集好意思福南堂影剧院举行,辖区院校师生共同为近千名不雅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本届集好意思学村文化艺术节自昨年9月入手以来,以“期间新声·芳华集好意思”为主题,举办了集好意思学村文化洽商会、大学生嘉庚论坛等3场文化论坛,诗歌朗读、学村导游大赛、学村微电影比赛等16个比赛神态,周末文化集市、水灯节等12场展演手脚,是一次内涵丰富、参与面广、专科水准较高的学村“文艺嘉年华”,诱惑数万师生参与。
据了解,本届文化艺术节手脚由中共集好意思区委、集好意思区东谈主民政府主理,集好意思区委宣传部、集好意思区锤真金不怕火局、集好意思区体裁广电出书旅游局、集好意思团区委、集好意思区文联、集好意思区文教区管委会经办,集好意思校委会、我校、集好意思大学等辖区学校协办,厦门市六合集好意思文广传媒有限公司实际。
本届集好意思学村文化艺术节和学村周末音乐会的见效举办,凝华了各联办、经办单元以及广巨匠生的沉重汗水和机灵结晶。经组委会评比,我校、集好意思大学、厦门医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好意思术学院、集好意思大学诚毅学院和集好意思区锤真金不怕火局荣获第二届集好意思学村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元”。
据先容,我校经办了本届文化艺术节的“集好意思芳华故事”演义大赛、“新期间·新集好意思”微拍大赛两个比赛神态,同期由我校中文学院举办的水灯节手脚列入了展演手脚。
偷派自拍由我校经办的“集好意思芳华故事”演义大赛终审评审会现场
“集好意思芳华故事”演义大赛于2018年10月初入手,至11月底共收到集好意思辖区各大中专院校师生作品57件。经初评及来自我校、集好意思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和集好意思报社的5位众人评委的两轮匿名评审,最终评比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1名。厦门理工学院许智超凭借作品《梓乡》荣获一等奖,厦门兴才学院黄怡婷、侯芳和我校曾贵森分获二等奖,厦门医学院陈可鑫等5名同学摘得三等奖,集好意思大学宋佳佳等11名同学取得优秀奖。
“新期间·新集好意思”微拍大赛一等奖作品、我校程素媛的《丰碑》
“新期间·新集好意思”微拍大赛一等奖作品、我校赵君的《但愿》
“新期间·新集好意思”微拍大赛获奖作品展2018年12月21日至31日在我校郑年锦藏书楼一楼展览区开展,并在第二届集好意思学村文化艺术节结果式现场展出。大赛于2018年10月初入手,至11月底共收到集好意思辖区各大中专院校学生作品273件,最终评比出38件获奖作品。其中,我校赵君、程素媛区别凭借作品《但愿》《丰碑》摘得桂冠。这些作品通过对线条、光影、明暗、拼接、构图等技艺的隐私诈欺,以各自的样貌讲授着对“好意思”和“新集好意思”的不同界说。
2018年12月8日晚,由我校中文学院经办的悲伤“一带整个”倡议五周年之2018年水灯风情节手脚在龙舟池畔举行。300余名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越南、蒙古等“一带整个”沿线国度的留学生分享泰国传统水灯节的振作忻悦。这次手脚也诱惑了集好意思学村近百名师生前来体验丝路文化。
除经办关系手脚外,我校学子也积极参与到多项文化艺术节手脚中。
昨年10月31日,集好意思区大学生嘉庚论坛在我校郑年锦藏书楼二楼学术评释厅举行。手脚以“新念念想视角下的嘉庚精神”为主题,让大学生通过写论文、讲故事,抒发他们心中的“嘉庚故事”,加深对嘉庚精神的融会。论坛自9月30日发起征文以来,共收到来自集好意思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好意思术学院等10所高校的275篇主题著作。
此外,在各样比赛神态中,我校学子也取得佳绩:新闻与传播学院余欣悦凭借作品《集好意思波澜》获集好意思学村第二届好意思术大赛经营组一等奖,化工学院程鳞雯团队凭借作品《星河陨落》获“多彩集好意思”环保服装秀大赛一等奖,中文学院何悦获“集好意思真水”学村导游大赛一等奖,土木匠程学院尹斯檬入选“期间新声·芳华集好意思”校园歌手大奖赛十佳歌手……
在2018年9月28日晚的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我校学生会艺术团带来民乐合奏《海棠花未眠》,古筝、巴乌、笛子的好意思妙乐音妥洽交汇,荒疏出中华传统民乐的独有魔力,为我校“为侨就业、传播中中文化”的办学目的作了芳华注脚;由音乐跳舞学院2016级学生冯小虎带来的男声独唱《啊!中国的地盘》,以粗糙的歌声向东谈主们展现了中国的新仪态和集好意思方兴未艾的面庞。
在1月5日晚的艺术节结果式现场,我校音乐跳舞学院带来了混声齐唱《厦门亲像一首歌》、歌伴舞《集好意思夜色好意思》等精彩节目。我校中文学院8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哎呦姆妈》,忻悦的歌声感染了大宗不雅众。
“能登台展示我方的才华探花 视频,我很重视这次契机。”印度尼西亚小姐陈翡丽在中文学院读大三,她告诉记者,《哎呦姆妈》是印尼传统民歌,音调带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我很乐于向中国师生传播印尼文化”。